找到相关内容1032篇,用时2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宗教禁忌:藏传佛教因果报应与禁忌十恶

    行为,而指那些知道佛法,但坚持否定或怀疑态度人行为。 恶业是最严重恶业,因为身和语业行都由意识支配。例如我们杀一只动物,首先是思想上有了这样愿望,然后才会自己做(身),或告诉其他人做(语)。如果能控制意识,那么就可以避免其他恶行,但意识是很难被控制,因为它活动非常之快,许多恶业可以发生在一瞬间。因此,提倡人人都要时时刻刻注意积极思想道德修养,禁除哪怕只是一刹那追求色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869194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请简单谈一谈"十二缘起"。

    如眼(根)对红色(境)时,红色剌激眼根,因而司掌视觉眼识生起活动。根境识三者会合,才发生红色触(反应),所以触依存于六入。六入,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六根, 是传递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(法...   赵朴初答:佛教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。对人生问题一般说十缘起或十二缘起。十二缘起是:无明缘、行缘、识缘、名色缘、六入缘、触缘、受缘、爱缘、取缘、有缘、生缘、老死缘。现在简单地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23810700.html
  • 佛法心理观

        第一节 心意识   为有情中枢   有情即有情识,故识为有情特征。佛教于心识发挥极精密,确为应有努力。经中以种种名词去说明识,又总括为“此心、此、此识”(杂含卷二.三五经)。佛虽总说此三者,但并未给与严密定义。圣典中有时说心,有时说,有时又说识。所以历来论师,都认此三者是同一;但从他特殊含义说,可以做相对分别。   先说梵语,即“末那”(不必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心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15221829595.html
  • 漫谈修行中自我转化义

    佛弟子,这样,在缘会之中才能完成发菩提心者当之无愧责任。  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、有道德、有活力真正佛弟子,当然要时时通过修行来转化自我——要经常地修正身、口、三业,实行各种道法,以此逐渐转化积集深厚无始无明习气,恢复本来清净智慧光明。  由於修行必要性,所以在佛教体系里,就有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建立:以戒律来转化一切毁犯之行;以禅定来转散乱之;以智慧来转化愚痴之蔽,从而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1439219.html
  • 何为“灌顶”

    。“灌顶”后被密宗密法作为了传承唯一形式,当然就有了更深、更广含义和内容了。   第一,通过灌顶明确学法者学修密法资格。类似学生在入学前进行登记注册,举行开学典礼一样。只有在接受了上师灌顶之后...可以消除弟子累生累世业障,以促使弟子尽早获得身、口、清净,得到成就。然而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不生不灭,所以与其说是上师替弟子消业,不如说是替弟子背业,是上师用自己福报与法力,为弟子背业,代弟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044181.html
  • 忏悔除罪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众罪如霜露,慧日能消除,是故应至心,忏悔六情根。 ——《观普贤菩萨行法经》—— 一、罪性本空   古人云:「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身、口、三业无时不在造作罪业。身体所造...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」所以罪业如霜露,本无自性,不过是一时沾染滞缚而已,若能以般若智慧阳光去观照它,自然能够融化消除。因此,我们要时时至心忏悔身、口、罪业,从行为与心理上痛改前非。如《华严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445055.html
  • 佛法心理观

    第一节 心意识  为有情中枢   有情即有情识,故识为有情特征。佛教于心识发挥极精密,确为应有努力。经中以种种名词去说明识,又总括为「此心、此、此识」(杂含卷二.三五经)。佛虽总说此三者,但并未给与严密定义。圣典中有时说心,有时说,有时又说识。所以历来论师,都认此三者是同一;但从他特殊含义说,可以做相对分别。   先说梵语,即「末那」(不必作第七识解),是「...

    印顺导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3646766.html
  • 关于会供开示

    内坛食是行者自身四大,密坛食是指行者坛食。   第二部分是行者以虔诚心上供诸佛菩萨,并以无执着平等心祈请上师、本尊、空行、财神、土地以及六道父母、冤亲债主一起入供席,享用内、外、密会供。 ...、动作,显现本尊手印为身密,以内心观想自身为勇士、勇士母为意密,身、口、三密相应,供养上师、本尊、空行而获得殊胜加持。金刚道舞、道歌是瑜伽自在、无执着修行方法,它完全不同于世间一般歌舞。其殊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0254084.html
  • 缘起人生观

    行善行为而消除。善缘除了通过自己身、口、正确行为成就外,亦可从他人善或不善业报中,得到启悟,避免做同样恶业。也因此,对于有过失和伤害自己的人,不会有“必欲除之而后快”报复心态,虽也赞成适度...缘起人生观   妙涵尼师   缘起人生观  世间人对人生看法,不外乎二种:悲观与乐观。悲观者认为人生短暂,生命空虚,人活着就是在等待死亡,因此整天愁眉苦脸,萎靡不振。乐观者也并非真快快乐乐,...

    妙涵尼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4360201.html
  • “药师佛”评介

    三业聚所引起疾痛(页xiv及九O);“延寿”乃期无死(即无生),超脱无休无止短暂生死循环;所处“药”方则是般若,即琉璃光所象征涅槃之药。  伯恩班博士于琉璃如数家珍,论及其人迹罕到阿富汗...礼拜仪式,有助于提高道德之忱。若说正式仪轨繁琐而苛细,实际应用礼忏则已降而为简单香、花之供养,侧重一心礼敬及全忏悔,毅然以积极无私之行,期使“诸病心廖”;这是佛教特色,也是它存在理由。...

    郑僧一原作 唐龙中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2663775.html